□ 布雙起
最近,一場人形機器人的馬拉松,讓松延動力旗下的人形機器人“小頑童”出圈。而更出圈的是該公司創始人、曾從清華大學退學的姜哲源提出的“讀書是最沒用的”的言論。
筆者認為,“讀書無用論”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方面這種觀點只關注“不讀書而成功”的少數人,而忽略了“靠讀書而成功”的才是大多數;另一方面,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很多技術性較弱、市場門檻較低的行業造就了一大批“沒讀過書的大老板”,但在未來社會,隨著市場門檻越來越高,缺乏系統教育和知識儲備的創業者,成功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沒有上過大學而自主創業獲得成功、賺了大錢的人,在當下確實大有人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但大家應該看到,這些成功人士中,大學畢業生數量更多,現在各行各業的重要崗位多是大學生在擔任。兩者之中成功者的比例各占多少?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上過大學的人要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識字的老板因為屬于少數,才成了新聞和關注焦點;讀了大學而成功的人是多數,但正因為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被人關注的不多。
就拿姜哲源本人來說,他是從清華大學退學的,如果他不好好讀書,如果他的學習成績不突出,怎么能考上清華大學呢?從他的嘴里說出“讀書是最沒用的”,不是一種打臉和諷刺嗎?大家還應該看到,那些“沒讀過書的大老板”,也是一方面積極利用各種機會去學習和充電,另一方面極為注重孩子的學業,這不是更能說明讀書和受教育的重要性嗎?
“讀書無用論”在網絡里發酵,切入點幾乎都是拿個體境遇來說事。“某某狀元學霸流浪撿垃圾”“某某碩士畢業送外賣”,等等,輿論的夸張式傳播放大了個例的失敗,讓一些人覺得“讀書無用”似乎有理,進一步強化了“低學歷不一定不能出人頭地,高學歷也可能生活不易”的認知。即使絕大部分情況并不是這樣,但在輿論的渲染下,個例被放大,部分旁觀者心中“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也遭遇了挑戰。
“讀書無用論”之所以是一個偽命題,是因為這種論調用成本收益比來論證教育投資回報率的高低,從而將讀書比喻成一筆買賣,是一種功利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是無法理解讀書的真正意義的。在當今時代,讀書包含的意義非常廣泛,“有用”還是“無用”的評判標準也具有多樣性。如果單純地將讀書和高薪、地位掛鉤,而忽視“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生修養以及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等更廣泛的積極意義,這無疑是一種認識上的狹隘,也是對受教育初衷的誤讀。
2025-08-22 15:21:47
2025-08-22 15:18:17
2025-08-22 15:14:5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