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政哲
9月11日,在冠縣定遠寨鎮葫蘆種植基地,連綿的藤蔓交織成一片綠海,形態各異的葫蘆垂掛其間。農戶們正精心進行掐葉、管護,確保主蔓營養充足。
“我們種了20多個品種的葫蘆,包括高唐中號、八寶、天壇、螞蟻、小蘋果等。”基地負責人肖巨祥如數家珍地介紹。經過數年培育,這片近百畝的種植基地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福祿”園。“預計每畝收入8000—9000元。”肖巨祥的話語中充滿自豪。
“葫蘆”諧音“福祿”,這個承載著吉祥寓意的文化符號,在定遠寨鎮煥發出新的生機。近年來,定遠寨鎮深耕葫蘆產業,構建起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推動傳統農作物向文創藝術品升級,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賦能產業、以產業帶動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在銀郭莊民俗文化產業園,采摘下來的葫蘆經過匠人的精雕細琢,實現了從農產品到藝術品的華麗轉身。“我們采用針刺、烙畫和墨刻的技法,讓人物栩栩如生。”產業園負責人郭鑫賢指著一件精品葫蘆介紹。
為推動小葫蘆邁向廣闊市場,該產業園積極探索線上線下齊發力的創新發展模式。線下展示區,形態各異的工藝葫蘆精致生動;線上直播間,非遺技藝的現場展示讓購買熱度持續攀升。這種雙向發力的模式,讓小葫蘆從鄉村產業園走進了全國消費者的視野。村民郭文賢高興地說:“在這里工作,不僅能照顧家人,還能學到一門手藝,增加收入,挺好!”
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培訓,定遠寨鎮推進葫蘆產業規?;藴驶?。同時,積極整合土地資源,引進優良品種,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提升葫蘆品質,并同步建設銀郭莊民俗文化產業園,吸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駐,拓展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形成“產、加、銷、旅”融合新格局。目前,該產業帶動就業超100人,年助農增收150萬元以上,年交易額突破800萬元。
“我們將持續做強葫蘆全產業鏈。”定遠寨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楊建國表示,該鎮將深化文化賦能,挖掘葫蘆非遺元素,開發更多文創精品;積極拓寬“葫蘆+”模式,聯動鄉村旅游、電商平臺,拓寬增收渠道。同時,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抱團發展。
從田間地頭到藝術殿堂,從傳統種植到文創產業,定遠寨鎮的葫蘆產業正在書寫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這條以“福祿”為名的產業之路,正承載著村民們的希望,通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5-09-12 17:26:13
2025-09-12 17:25:30
2025-09-12 17:24:5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