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謝榕
9月1日,記者從聊城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為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相關要求,市應急局依托安全生產風險動態監管平臺,通過以遠程監管、無感監管和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工作模式,實現了市、縣、鄉、企四級安全生產應用服務,推動全市安全生產治理實現“三個轉變”——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轉變、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從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轉變,有效實現了精準分級分類監管,構筑起全市安全生產共治共享共防的新格局。
為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明路徑”
非現場監管的首要任務,是幫助企業清晰掌握主體責任落實的“方法論”。聊城市應急管理局以雙重預防機制為核心,在監管平臺中搭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一體化框架,并深度融入企業日常安全生產全流程,引導企業自主開展風險辨識、隱患自查。截至目前,平臺已納管企業風險點16.6萬余處,推動企業通過平臺開展隱患巡檢70.2萬余次,成功排除隱患7.5萬余項。
同時,平臺將企業“特殊作業審批”“應急演練組織”“安全培訓開展”“證照資質管理”等關鍵安全生產環節全部納入數字化管理,打造覆蓋企業安全管理全場景的“一站式”服務載體。數據顯示,平臺已累計管理特殊作業460次,納管應急預案877項、安全教育培訓計劃999項,支持企業組織應急演練2248次、安全培訓3300次,參訓人數達10953人;同步納管各類證照3873個、安全規章制度8247項,實現企業安全管理“一網通辦、全程可控”。
監管部門實時掌握企業“動態賬”
破解“政企信息不對稱”難題,是提升非現場監管效能的關鍵。聊城市應急管理局構建政企一體化“監管+服務”數字化平臺,打造高效便捷的“政企互通”窗口。一方面,監管部門可通過平臺向指定企業移動端精準推送通知公告、事故警示、教育培訓資源等信息,實現政策要求“直達企業”;另一方面,監管人員無需實地走訪,即可通過平臺實時查看企業培訓教育、應急管理、作業審批等安全生產整體運行情況,重點掌握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進展,真正實現“一屏觀全局、一網管全域”。
目前,市、縣、鄉三級共970個監管部門、近8500名監管人員已全面應用該平臺開展可視化監管,顯著提升了非現場監管的“穿透力”“覆蓋面”與“精準度”。
“一企一檔”分類分級“畫臉譜”
實現差異化監管、靶向監管,需要精準識別企業安全風險等級。聊城市應急管理局在監管平臺中建立“一企一檔”數據特征庫,構建科學的分級賦碼模型:按市、縣、鄉三級監管權限明確企業監管歸屬,結合企業風險管控成效、隱患排查治理質量等核心指標,每日生成紅、黃、藍三色安全碼,直觀反映企業實時風險程度;同時,結合企業是否屬于重點行業領域、是否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認證、是否發生過安全事故、是否處于停工停產狀態等情形,實施分類納管。
基于這一機制,監管部門對藍碼企業實行“無事不擾”,對黃碼企業開展“精準幫扶”,對紅碼企業強化“重點監管”,推動藍碼企業數量逐步擴大、黃碼企業水平持續提升、紅碼企業占比不斷減少。依托平臺數據共享與智能預警功能,非現場監管可及時鎖定風險異常企業,輔助發現違法違規線索,為精準執法提供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市、縣、鄉三級14類監管部門通過平臺精準檢查企業5890家次,累計發現并督促整改隱患超1萬個。
社會公眾共同織密“安全網”
安全生產治理離不開社會力量參與。聊城市應急管理局秉持“全域治理 全員參與”理念,依托監管平臺創新開發“水城安全隱患隨手拍”微信小程序,以低成本投入激發全社會隱患排查積極性。企業職工、社會群眾可通過小程序隨時上報身邊安全隱患,平臺建立“隱患發現—核查處置—獎勵激勵”的閉環機制,推動隱患早發現、早消除、真正實現“花小錢辦大事”,打好安全生產全民戰爭。
截至目前,“水城安全隱患隨手拍”小程序累計注冊用戶4762人,共收到隱患上報1194項。通過公眾參與共治、監督,有效彌補了監管部門在隱患排查中的“盲區”,解決了“想不到”“走不到”的問題,讓違法違規行為無所遁形,顯著提升了全社會安全生產治理整體效能。
2025-09-09 15:15:41
2025-09-09 11:30:52
2025-09-09 11:29:4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