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在居民議事亭議事
文/圖 本報記者 贠秀軍
本報通訊員 曲潔
9月8日下午四點半,冠縣煙莊街道七里社區的開放式居民議事亭里開始熱鬧起來。居民三三兩兩走進亭中,與等候在此的社區工作人員、物業負責人、法律顧問圍坐在一起。沒有主席臺,沒有發言稿,你一言,我一語,那些平日里讓人煩心的“小事”——垃圾桶該放哪兒、綠化帶要不要補種、深夜鄰居家的腳步聲太吵、停車位總是不夠用……被一一攤開在桌面上,成為大家共同商討的“大事”。
“以前有問題不知道找誰,只能打12345熱線。現在直接來亭子里說,現場就有人響應,效果看得見!”一位剛反映完小區路燈不亮問題的居民笑著說。
七里社區曾是街道知名的“熱線工單大戶”。過去,居民一遇到煩心事、難辦事,第一個念頭就是撥打12345熱線,社區工作陷入“接訴—即辦—再接訴”的循環。工作人員忙得連軸轉,居民卻不滿意:“電話打了好幾遍,問題根本沒解決!”干群之間仿佛隔了一堵墻,溝通不暢、信任不足。為打破這一僵局,社區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建立“有事來聊·一廳一亭”議事機制,把議事桌從辦公室挪到亭子下,推動社區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協商”轉變。
居民議事亭每周一下午四點半“開門迎客”,居民可隨時來反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步設立的“物業黨群議事廳”則整合社區、物業、法律顧問、共建單位及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集中研判、協同處置,實現“小事亭中辦,難事廳里商”。
在最近一次議事中,居民李女士提出其小區人車分流設計不合理,接送孩子得繞遠路;年輕人小張則抱怨深夜樓上噪聲不斷,影響休息。社區工作人員認真記錄,物業負責人現場回應,表示將重新勘查分流路線、優化標識,并安排人員上門協調噪聲問題。周末回訪時,兩個問題均已解決。居民紛紛點贊:“速度快、態度好、結果實!”
更典型的案例發生在金桂灣小區。兩戶居民因陽臺漏水鬧得不可開交,“紅鄰書記”請雙方走進議事亭,由法律顧問從權責角度耐心勸導。經過兩次調解,雙方達成維修協議,鄰里關系重歸于好。
居民反映的事項都被詳細記錄在“民情臺賬”中,實現“一事一記、跟蹤到底、閉環管理”。截至目前,該議事平臺已累計化解鄰里糾紛30余起,推動解決入學、供暖、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超百件。
而變化,遠不止于數字,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居民心里。“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有事先來亭子聊,而不是直接撥打12345熱線。”社區黨委書記朱高爽表示,“群眾參與治理的熱情高了,共識多了,抱怨少了。”這座小小的議事亭,不僅精準解決民生“小麻煩”,更悄然織就出一幅鄰里同心、社區和諧的新圖景。
2025-09-12 17:28:03
2025-09-12 17:27:24
2025-09-12 17:27: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