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軍豪 呂婷) 9月9日,在陽谷縣趙王河國有林場的杏林生態養殖基地,負責人李金剛正在查看蟾蜍生長情況。“我們創新采用‘樹木+糧食+蔬菜+蟾蜍’四位一體生態養殖模式,不僅實現了蟾蜍規模化養殖,還形成了生態良性循環。”李金剛介紹。
目前,基地打造了國內領先的中華大蟾蜍仿自然繁育體系,累計完成投資500余萬元,并建有蝌蚪繁育池65個、養殖池320個、蟾衣脫衣大棚6個,養殖中華大蟾蜍100余萬只,年產蟾酥150公斤、蟾衣15萬張、蟾干12噸,預計2025年收益可達300萬元。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在推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陽谷縣構建蟾蜍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成立以“鏈長制”為統領的中醫藥產業鏈,深入實施蟾蜍產業“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品牌建設”系統工程,全力推進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蟾蜍養殖規模、產品質量、產業價值全面提升,形成具有陽谷特色的蟾蜍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目前,全縣大力助推蟾蜍養殖合作社和加工企業發展,帶動2000余人從事蟾蜍養殖、加工和經銷,年產值超3000萬元。
陽谷縣利用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和中醫藥發展資金,為養殖基地提升改造養殖池、蝌蚪繁育池等設施,統一養殖標準。“我們推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四統一’模式,對每個養殖環節實行溯源管理,確保藥材質量。”陽谷縣衛生健康局負責人表示。
圍繞品種選育,當地聯合省中醫藥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機構成立蟾蜍產業研究中心,對本地優良蟾蜍品種進行數據分析與提純復壯。“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將蝌蚪孵化率從野生的3%提升至70%,并顯著增強了蟾蜍的抗病抗菌能力。同時,制定了從種源選擇、蝌蚪孵化到成蟲養殖的全流程技術規范,建立了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為藥材品質和安全性提供了堅實保障。”基地技術負責人介紹。
聚焦產業融合,陽谷縣投資建設蟾蜍大健康產業園,涵蓋中藥飲片、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等多條生產線,為入駐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技術研發、電商銷售一站式服務。“我們將蟾衣加工成膠囊劑型,將干蟾加工成中藥飲片,實現蟾蜍全身增值利用。”產業園負責人表示。
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和產業鏈建設,陽谷縣成功將小蟾蜍發展成富民大產業,為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陽谷模式。
2025-09-12 17:28:03
2025-09-12 17:27:24
2025-09-12 17:27: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