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洪祥 張目倫)近日,羨林學者、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副教授周嘉與聊城大學圖書館館員布乃靜撰寫的《京杭大運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由聊城市民政局京杭大運河聊城段地名文化遺產專著項目資助,被納入聊城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地名文化研究叢書,同時還是聊城市“羨林學者創新團隊”、聊城大學“光岳青年學者創新團隊”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全書共分六章,總計約38萬字。各章之間既獨立成篇,又內在有機銜接。第一章是對問題意識、相關概念的基本考察,并對地名研究、大運河地名研究進行文獻綜述。第二章從宏觀上講述大運河的時空演進及其生命史,分析魯西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聊城段運道開鑿的過程。第三章探討大運河聊城段水工類型及其地名,在通論聊城段運道特點和水利工程技術后,重點考察聊城段河道、節制閘、減水工程、減水閘壩、橋梁等所涉地名,并梳理自明朝以來的修治與管理實踐。第四章探討大運河聊城段城鎮發展及其地名,主要選擇“汶衛津梁”臨清、“江北水城”聊城、“金七級、銀阿城、鐵打的周家店”作為重點分析案例。第五章主要探討臨清、聊城、張秋的街巷胡同及其地名,在對相關地名進行考證的同時,分析地名背后的社會文化史,歸納總結街巷胡同布局與命名特點。第六章回顧運河學術研究的發展歷程,分析大運河地名研究現狀及未來方向,思考保護傳承利用對策。
該書融匯文化地理學、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視角,既注重宏觀上的“長時段”考察,也強調區域性的空間分析,力圖揭示京杭大運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的多層次結構與演變邏輯。同時,該書系統整理和歸納了運河地名的類型、功能與價值,深入探討了其在社會記憶、文化認同與地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2025-09-09 15:15:41
2025-09-09 11:30:52
2025-09-09 11:29:4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