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麗
8月7日至8月31日,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在《聊城晚報》、新聊城客戶端發起“全民動起來 健康向未來”全民健身現狀問卷調查,旨在展現聊城健康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市民認知與參與度,推廣科學健身,打造聊城特色名片。截至8月31日24時,累計收到有效調查問卷1000余份。調查結果顯示,參加體育鍛煉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市推動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切實成效。
從性別結構看,參與問卷調查的男性占受訪者的66.7%,女性占33.3%。年齡方面,46—60歲人群占50.9%,31—45歲人群占26.2%,60歲以上人群占19.3%,30歲以下青年群體占3.6%。
鍛煉頻率方面,每天堅持鍛煉的受訪者占40.6%,22.6%的人每周鍛煉3—5次,22.8%的人每周鍛煉1—2次,14%的人很少或從不鍛煉。數據表明,健身習慣已深入多數市民日常生活。
在單次鍛煉時長上,57.9%的受訪者每日鍛煉30—60分鐘,26.3%的受訪者表示每日鍛煉不足30分鐘,15.8%的人每日鍛煉超過1小時。
在運動類型選擇上,跑步和快走最為普及,59.6%的受訪者將其作為主要鍛煉方式;其次是騎行和游泳,占比為47.4%;選擇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的占17.5%;參與健身或力量訓練的為14%;偏好瑜伽或舞蹈類運動的占3.5%;此外,還有1.8%的受訪者傾向于其他小眾運動方式。
鍛煉目的方面,有89.5%的受訪者表示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42.1%的人是為了緩解壓力;另有28.1%和14%的受訪者分別以減肥塑形和社交娛樂為主要目的。
從阻礙鍛煉的主要原因看,61.4%的受訪者表示因場地或設施原因不能參與鍛煉。59.6%的受訪者表示時間不足,21.1%的人表示由于個人身體問題,17.5%的人表示缺乏動力和興趣。
關于所在社區及周邊免費健身設施的配置情況,63.2%的受訪者表示“有”,19.3%認為“有且完善”,15.8%表示“沒有”。調查數據表明,我市在健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尚需進一步完善。
在使用健身APP或線上課程方面,73.7%的調查對象表示未使用,僅有26.3%的人表示使用了這些服務。
在公眾期待方面,80.7%的受訪者期待增加公共健身設施,64.9%的受訪者希望參加免費健身活動,63.2%的人期待有更多低價場館開放,52.6%的人希望得到科學健身指導。
本次調查反映出市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中老年群體成為健身主力,但青年參與度仍有待提升。跑步、快走成為主流鍛煉方式,反映出市民對簡便、易行運動的需求。當前,聊城市健身設施與居民期待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未來,隨著全民健身政策持續落實,市民健身條件和運動體驗有望進一步改善,獲得感與幸福感將不斷提升。
2025-09-09 15:15:41
2025-09-09 11:30:52
2025-09-09 11:29:4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