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以海為名的國際盛會。
9月7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在青島舉辦。以“從蔚藍到未來——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共建美麗豐盈的海洋”為主題,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名嘉賓,共聚島城,共謀合作,共論發展,為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這是面向蔚藍的一次力量團聚,更是面向未來的一次戰略進發。
海洋占據了山東的“半壁江山”,山東最大的發展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海洋。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深情厚望,也是山東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必由之路。2024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8萬億元、約占全國的1/6,海洋產業增加值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從蔚藍駛向未來,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航程。它呼喚我們以創新為帆,以前沿科技開辟未知海域;以開放為舵,以全球視野引領合作航向。
深耕蔚藍,科技是劈波斬浪的核心引擎。從耕海牧漁到“智造深藍”,今天的山東,嶗山實驗室規范化運行,“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達50個,海上發射、深海開發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海洋經濟版圖。本次論壇,聚焦人工智能、港口、生物醫藥、青年人才四個海洋領域熱點、重點,設置了四個平行論壇,領域方向更前沿,向海洋要生產力、求新增長點的深意不言而喻。面向未來,唯有持續強化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推動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才能真正讓新質生產力在萬頃碧波中澎湃涌動。
共創未來,開放是擁抱世界的蔚藍橋梁。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今日之海洋,早已超越地理界限,成為全球要素流動、文明互鑒、發展共贏的樞紐。360余條航線,織就通達全球的網絡;海船營運“一件事”等制度創新,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山東的開放實踐清晰昭示,海洋經濟的繁榮,根植于互聯互通的廣度與深度。這次論壇,既分享前沿動態和未來發展趨勢,也積極推動各方開展務實合作,就是要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不斷拓展藍色“朋友圈”,深度融入全球海洋治理體系,努力把論壇“流量”轉變成發展“留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以海為媒、因海結緣,我們相信,這片充滿希望的藍色國土,一定會托舉起一個創新、開放的新山東,譜寫出一段共享機遇、共建未來的新篇章。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評論員 )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