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任煥珍 通訊員 張福慶 楊欣鈺) 8月24日,臨清清源正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車間內,科研人員運用團隊自主研發的萃取技術,成功將桑黃有效成分的提純精度提高了30%。從野生菌種馴化到標準化栽培,該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體系,開發出中藥飲片、功能性食品等50多種深加工產品,年產能突破100噸。近年來,臨清市積極發展菌菇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通過科技手段的深度賦能,菌菇種植已成為帶動當地農戶增收的“黃金產業”。
臨清桑黃產業園內,菌包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忙著進行采收和加工。目前,臨清市已推出桑黃茶、桑黃酒、桑黃粉、桑黃咖啡和桑黃提取物等50余種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精深加工產業鏈。相關產品已進入全國127家直營店,并銷往香港、澳門市場,年銷售額超過3.5億元。技術員許影表示,桑黃的科技含量主要體現在菌種馴化、栽培技術和藥理研究等方面。“我們通過與高校合作,優化了桑黃的生長周期和有效成分提取工藝,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桑黃的藥用價值。”
在尚店鎮,32個由廢舊集裝箱改造而成的智能方艙成為“金耳工廠”。方艙內恒溫恒濕,為金耳生長創造了理想環境。每個菌包可產出0.7斤金耳,單個方艙每茬產量達3000斤,27天即可采收,年產出10茬,單個方艙年利潤超過14萬元。尚店鎮司洼聯合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祝維星介紹:“智能方艙配備先進的傳感器和自動化系統,可實時監測并精準調控溫濕度。與傳統大棚一年一茬相比,方艙可實現一年十茬。”
目前,臨清市菌菇銷售網絡涵蓋全國300家線下直營店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產品遠銷深港澳等百余個城市,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銷售體系。通過科技賦能、品牌引領和三產融合,臨清正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2025-08-27 09:46:37
2025-08-26 15:47:52
2025-08-26 15:46: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聞網 2006-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iufei@lcxw.cn